
香港市民慧姐与腰腿疼痛缠斗20余年,保守治疗收效甚微,最终跨城求医广州。广州和平骨科医院何二兴主任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通道内窥镜下腰椎融合技术,以不足50毫升的出血量完成高难度手术。术后次日,患者即可下地活动。
年过五旬的香港市民慧姐与腰腿疼痛缠斗20余年,保守治疗收效甚微,最终因行走困难跨城求医广州。广州和平骨科医院何二兴主任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通道内窥镜下腰椎融合技术,以不足50毫升的出血量完成高难度手术。术后次日,患者即可下地活动,这项融合微创理念与专利器械的创新技术,为复杂脊柱疾病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从慢性病痛到技术突破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慢性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常出现腰痛、下肢麻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伴随足下垂畸形及排便功能障碍。数据显示,我国40至79岁人群中,腰椎管狭窄患者超过3700万,患病率达3.9%~11.0%。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患者数量预计将持续攀升。传统开放手术因创伤大、风险高,常令患者望而却步,而保守治疗对重症患者疗效有限。
“当病情恶化到无法正常生活时,患者亟须更安全、更精准的解决方案。”何二兴主任表示。其团队深耕脊柱微创领域20余年,针对慧姐的复杂病情——腰椎管狭窄合并滑脱、脊柱不稳,制定了通道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及螺钉内固定的一站式方案。
微创技术重塑生命承重梁
术中,何二兴团队在透视辅助下精准定位,通过内窥镜工作通道完成髓核摘除,并植入专利融合器。全程无需切除小关节,所有操作在内窥镜视野下进行,最大限度保护了腰椎正常结构及神经根。“与现有技术相比,我们的方法更安全、更微创,患者术后体验更好,即使身体条件较差也不会伤‘元气’。”何二兴强调。

术后首日,慧姐的腰腿痛感锐减;次日即能佩戴腰围下地活动。这一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出血量不足50毫升、无需大开刀的优势。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数千例复杂脊柱疾病患者,成为腰椎管狭窄治疗的新选择。随着微创理念普及,创伤小、恢复快的术式正逐步改变脊柱外科的治疗格局。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李梅